2013年8月,在长达一年多的异常状态后,我终于体会到了久违的痊愈感。
但是状态并未持续稳定,几乎每月均有回落现象。期间,医生试图停掉喜普妙,单用百忧解,出现明显波动,于是换回两药联用。目前想来很有可能是抗抑郁剂过量,推动了病情的循环。
痊愈的感觉真好,自如地工作、娱乐,与同事出差、交谈,还和爸妈出国游玩,体会到了几年都不曾有过的幸福和快乐,那是一种真正的、发自肺腑的愉悦。
2014年2月-3月状态非常好,甚至有些轻躁。我记得那时完全不想理会工作上面的事情,整天只想着怎么玩,全然没了上进心廉耻感等等。记得在朋友圈曾经发过这样的话:“每天都是强烈的幸福感,仿佛阴霾离我那么遥远,那么遥远,再也不要回到那种地狱般的岁月中,我来努力,上天来决定。”
然而我对上天的仁慈过于乐观,上天对于命苦之人从不吝啬打击。
4月初,在未变动药物的情况下,有一天下班后突然出现低落惊恐,随后状态莫名下滑。对药物的信心越来越弱,在朋友介绍下开始练习瑜伽,4月、5月分别出现几次反复后,又慢慢回到了痊愈的状态。
但是6月初的波动就没这么幸运了。从6月开始,莫名滑落数周,中途就诊,医生的答复又让我心凉了一截。他认为,只要还抑郁,就要加抗抑郁剂,于是先加了半粒喜普妙,而偏低有可能是稳定剂拉下去的,下一步要考虑减掉稳定剂。
此外他还认为轻躁并非坏事,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。这与我之前咨询其他医生和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截然相反,于是我对这位医生产生怀疑。加了半粒喜普妙后抑郁症状继续1个月,虽然不算太差,但没有好转趋势,这个疑难杂症真让我困惑不解。
4月初,我电话咨询了北京的姜涛和广州的余金龙,都是经验丰富的名医。
姜涛答复:抗抑郁剂最好用不易转躁的安非他酮或阿戈美拉汀。现在病程长了,日趋陷入自身循环,外界的对病情影响会越来越小,包括环境、刺激。甚至抗抑郁剂本身,需要非常缓慢地调节,打破内在循环。而强抗抑郁剂非但没有持续的效果,还类似于钟摆现象,推动病情的起伏。建议加上稳定剂碳酸锂。
余金龙答复:大量使用抗抑郁剂短期看有较好效果,但对双相而言,长期反而有负面影响。建议加稳定剂,抗抑郁剂少量服用。氯硝容易成瘾,建议停,若焦虑可换为喹硫平等药。最好在本地找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,普通大夫恐难胜任。
症状、诊断、药物、效果,所有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巨大,情况的确相当棘手。我决定再相信医生一次,真的不想轻易放弃。
复诊说明了情况,本以为医生会采取减稳定剂加抗抑郁剂的方案,结果他认真评估之后决定换药。因为百忧解和喜普妙吃的久了,可能存在药物耐受等问题。百忧解直接停药,喜普妙慢慢停;同时,加欣百达,逐渐增至治疗量60mg。
这个药物组合效果是不错的,欣百达起效非常快,服用2周立刻达到了痊愈的状态。随后出去旅游,开心得快要飞起来,仿佛过去的阴影和我毫不相干,什么抑郁、灰暗,统统想不起来什么滋味了——这就是这个病的特点,好与坏的时候都记不起另外一面的感受,也不相信自己会再度回去,但这一切都是不由自己决定的。
旅游期间不知道是否算一种轻躁,回家后立刻出现大幅跌落。医生将欣百达加至75mg,利必通减至100mg,立刻又出现明显轻躁,各种兴趣、欲望强烈上升,谈吐也没有任何障碍。
病到了这个阶段,我自知力已经很强了,觉得这个医生的让人保持轻躁状态的思路有问题。尤其他居然说新出的抗抑郁剂例如欣百达,就像扑克里面的大王一样,可以顶替其他药物,起到任何辅助效果,这个观点实在令人难以信服。
我开始有了换医生的念头,最后坚持又复诊一次。医生听取了我的病情描述,倒也承认我必须长期足量服用稳定剂的事实。之前的判断是因为我跟他治疗以后并未出现过高涨的情况,一直偏低,于是药物又调整回欣百达60mg,利必通150mg,这才继续安心治疗。
自2014年11月后,我的治疗方案基本稳定下来。当时面对一个尴尬处境,我已经结婚五年半,肩负着传宗接代的使命。而停药绝无可能,药量还要调整,怎么办?当时我想,不管结局如果,努力过了就不后悔吧,尽人事,听天命。
可是坚持与努力就能达到好的结果吗?答案是令人失望的。(待续)
本文系网易新闻·网易号“各有态度”特色内容
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——渡过,这是由《渡过——抑郁症治疗笔记》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,旨在科普知识,记录案例,联合患者、家属,以及医生。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,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。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。
◀扫描关注
相关文章
- 渡过专栏:一位女大学生的咨询经历
- 渡过专栏:10年双相反复,我找回了生活的意
- 渡过专栏:我如何走出重度焦虑
- 渡过专栏:我的疗愈之路:精神分析是如何产
- 渡过专栏:如何帮助孩子回归社会?一位父亲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周末版】悠悠麻籽香,
- 渡过专栏:我,其实是个病人,近十年来一直
- 渡过专栏:很抱歉,我得了抑郁症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周末版 】从未离开,
- 渡过专栏:不善言辞的我,如何通过写作自我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周末版 】我是一个带
- 渡过专栏:看对医生吃对药,是对自己最大的
- 渡过专栏:在美国为儿子治疗多动症
- 渡过专栏:丈夫因病去世,母女同时患病,如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七:生存,一个必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敏姨和她的抑郁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四:出现心理问题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关于嫉羡、情感
- 渡过专栏:用佛法来应对强迫症
- 渡过专栏:孩子病了,父母如何战胜焦虑?
- 渡过专栏:与“黑狗”同行 (下)
- 渡过专栏:与“黑狗”同行 (上)
- 渡过专栏:别了,“救世主”(之四)
- 渡过专栏:别了,“救世主”(之三)
- 渡过专栏:别了,“救世主”(之二)
- 渡过专栏:别了,“救世主”(之一)
- 渡过专栏:儿子抑郁,父母陪伴一同“渡过”
- 渡过专栏:儿子抑郁,父母陪伴一同“渡过”
- 渡过专栏:一位产后抑郁母亲的体验和感悟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假日版】 聆听“羞耻”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聆听“羞耻”(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不完美的人生,
- 渡过专栏:走出性侵阴影下的抑郁沼泽
- 渡过专栏:日记是我疏导抑郁的通道
- 渡过专栏:一位大学生的抑郁:致敬正在努力
- 渡过专栏:【何日辉专栏】之八:化解家庭矛
- 渡过专栏:最好的父爱,是父亲拼了命地呵护
- 渡过专栏:致家属:病房陪护手记
- 渡过专栏:如何识别双相障碍的前驱症状,防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养龟的故事
- 渡过专栏:【采访札记】之十:抑郁留守妇女
- 渡过专栏:【何日辉专栏】之六:一个“崇拜
- 渡过专栏:【镜鉴双相路】之十:规范求治,
- 渡过专栏:【镜鉴双相路】之九: 2015年4月
- 渡过专栏:【镜鉴双相路】之七: 2012年5月
- 渡过专栏:【镜鉴双相路】之六:2011年5月
- 渡过专栏:【镜鉴双相路】之五: 2011年5月
- 渡过专栏:【镜鉴双相路】之四: 2008年9月
- 渡过专栏:【镜鉴双相路】之三:2008年3月
- 渡过专栏:【镜鉴双相路】之二:2007年9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