渡过专栏:我如何断离精神依赖,获得真正独立

(一) 

我一直认为,能够挣钱养活自己是物质独立,有毅力和韧性是精神独立;还认为是自己一个独立、自强的人。而今,我才发现我一直理解错了——精神不依赖才是真正的独立。 

2017年,我遵医嘱服药、坚持跑步、积极参加活动,学习心理学,但我仍会出现情绪大幅度的波动。直到年末,我才慢慢觉察到,我的情绪波动是由于精神不够独立,有强烈的依赖感引起的。 

回忆自己从小到大,遇到问题和困难,确实愿意依赖着亲人和身边的朋友。每当我感到压抑,觉得自己很难挺过去,就会去找到他们,依赖他们。 

我脑子里时常有一个画面,我不知道它是回忆还是梦境:我是个小孩儿,一路哭着跑向爸爸,一头栽进他的怀里。 

我有一个闺蜜,她是个特别好的姑娘。我们俩从小学、初中一直都是同寝室不同班,高中后寝室相隔一个屋。我焦虑时,她听我倾诉身体的不适和学习的困苦,总是鼓励我。“办法总比困难多”,“困难像弹簧,你弱它就强”。她抄一些励志的诗篇,跑到我们班递给我。周末,她带我一起学习。有时,她教我唱歌,吹口琴给我听。八年的时间,我可以随时找到她,她就像我的亲姐妹,一直是我精神和情感上的依赖。 

之后,大学里,师姐、师兄一直关心我。上了班,工作上,依赖同事、领导;情绪调节依赖爱人、妹妹、朋友。再后来,会依赖着“渡过”的朋友们。 

我渐渐意识到,我认为自己独立是个假象。我一直没有觉察到,这么多年,在精神上我一直依赖外界来解除困扰,没有真正独立过。这个觉察令我难过,并且不愿意接受和改变。 

我依赖外界的原因和形式:一是诉苦、寻求理解和同情;二是博得认同、鼓励、赞扬;三是直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。我一般会依赖自己信任的人,他们都是善良的人,还同情弱者。这么多年,他们就像接力一样,接过我这个依赖的接力棒。我从心里感恩他们的陪伴,这样的陪伴一直为我疗愈。 

(二) 

我思考,为什么我多年来沉溺于依赖而浑然不知?今天我意识到,这是因为我可以从依赖模式中受益:一是认为有人照顾,让我依靠,是件好事;二是省力,逃避承担痛苦和责任;三是希望从别人那里获得自信和自尊。 

就这样,我的心一直躲藏在父母和朋友们的庇护下,不想出来见天日,不敢面对风吹日晒,不愿意面对困难,更不愿意承担责任。我犹如变戏法一样,把自己成长中痛苦不知不觉转嫁给了家人和自己最信赖的朋友们,并可怜楚楚地向他们寻求同情,索求关爱。

这样的依赖模式,在我身上表现得越来越贪婪。我的心失去了直面困难的锻炼机会,同时也失去了磨炼意志力的机会。我,一个近四十岁的女人,在心理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样子,时刻需要外界的呵护、关注、关爱、肯定和依靠。只能说,我没有长大。 

依赖外界有很多不确定感。心境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改变,因而会患得患失,情绪也会上下起伏,失去自主感。会感受到自己越来越没有力量,越来越不相信自己,不知道自己会有潜能,更不想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。进而,慢慢降低自尊,忘记自信,会卑微地依赖着。我会对自己绝望,也会耻笑自己,就是不愿意自己去面对,站起来,走出去。 

我心里知道,我需要成长,需要面对。无数次,我向自己保证,要独立,不再依赖;我向家人和朋友保证要独立,不依赖,真的是无数次。但这样的保证一次次变为谎言,如同牧童喊“狼来了”,终究是没有人相信了。 

(三) 

终有一日,我决定尝试断离精神依赖。我这次愿意去尝试,不再害怕承担责任和痛苦,我想成长。 

方法一:我有意克制依赖。一旦遇到问题,刚想找人诉说时,就不断在内心告诉自己,要靠自己,靠自己,不能总想着依靠他人,不要去打扰他人。这个方法对我不是很有用,因为克制需要意志力。当情绪低落和无力时,有效发挥意志力不容易。仅仅使用克制的方法,往往会失败。 

方法二:转移注意力,找事情做,不让自己闲下来,尽量沉浸在工作中。一旦遇到情绪波动难忍、难耐,想要启动依赖模式时,我会理性地远离手机,独自一个人来到相对安静的地方,来回踱步。一般走了20分钟后,情绪就渐渐稳定下来,没有那种非要找人倾诉、寻求同情的欲望了。我就照着这个方法,一次次克服依赖感。 

方法三:觉察自己有想要倾诉依赖的苗头,就尽量停止聊天。告诉对方,不要为我的依赖感创造条件,而是鼓励我承担责任,获得自立。 

方法四:学习独处、自爱。独处时,可以运动,看一些书、电影,做一些即使没有人陪伴也能获得快乐的事情。人一旦自爱,就会获得自尊,减少依赖。 

通过实践,我出现情绪波动的间隔越来越长,依赖的频次越来越少,感觉自己的心强壮一些了,可以抵御住外界的风吹草动。虽然依赖的想法依然会冒出来,有时也很强烈,但我并不排斥它。我会分析发生事情的严重程度,如果事情不严重,自己能够调整,我就克服依赖。如果事情很严重,我需要帮助和咨询意见,我会向朋友和家人寻求帮助。新的独立模式需要练习和巩固。 

人成年后,任何关系中过度依赖一方都会消耗情谊,不利于关系的建立,也不利于康复。曾经看过一副漫画,是一个三角形,想结交朋友一起去旅行。可是它的形状不便行走,没能够与朋友顺利旅行。它特别伤心,不停地滚动,打磨,最终变成了圆形。这时,终于另一个圆来到它身边,邀请它成为朋友,一起旅行。两个独立的圆形,终于可以高高兴兴地旅行、玩耍。 

我想,我们克服依赖的道理,也是如此。

作者曾在本公号发表作品《我愿意带上过去的自己一起上路》、《抗郁18般兵器,你选哪几种?

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——渡过,这是由《渡过——抑郁症治疗笔记》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,旨在科普知识,记录案例,联合患者、家属,以及医生。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,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。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。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◀扫描关注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