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编者按】2018年1月27日,王智雄医生在他建立的“家长互助群”,就患孩家长关心的问题做了答复。答问实录经王智雄医生修订,在本公号发表,供读者们参考。
问:孩子怎么总是困,觉得累,怎么办?
答:这要看在哪个时段,比方说白天是不是也容易觉得困或者累?如果是,看看孩子近期用药有没有调整?和调药之前相比,困和累有没有变化?是加重了,还是减轻了,还是一直都这样?然后再做相应的调整,
另外,还要考虑到晚上睡觉好不好。晚上入睡的时间要在11点之前,如果在12点甚至1点之后,第二天早上尽管起来得很晚,比方说上午10点或者11点,人依然容易觉得困和累,这主要是因为生物钟的问题,需要调整作息规律。
问:孩子不爱去上学,家长是同意,还是应该鼓励孩子去试试呢?
答:这需要考虑孩子不爱上学的原因是什么。一般来说,有两种情况不建议一定要孩子去上学。一是药物导致的副反应,让孩子过度镇静困乏;二是疾病本身的影响,让孩子没有能力去上学。常见的就是困乏无力,兴趣缺乏,注意力、精力没有恢复,或者说受到损害。这好比让一个腿疼的人,或者骨折的病人去走路,是勉为其难的。
问:我希望孩子能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,比如体育、文娱什么的都好,可孩子总自己在家玩手机,我们不知怎么帮她?舍曲林和喹硫平大概吃多久能起效?
答:孩子总在家里玩手机,不愿意出门,不愿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,非常普遍和常见,很多家长都关注。
我看过的病人,较常见的情况是孩子本身病情康复没到位,吃药很长时间了,但病情依然处于急性期,或者说刚过急性期,精力体力各方面都还没有恢复,对事物的兴趣爱好也都还欠缺。这样的情况下,需要先以调整药物治疗为主。另外药物起效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,一般是用药足剂量足疗程,充分起效后,孩子的精力体力才能回得来。
抑郁症也好,精神分裂症也好,各种功能的康复,大概有一定时间顺序的。常见的是情绪动力恢复在先,认知功能改善、社会功能包括学习功能康复在后,且时间相对长一点。这种情况下,我们给孩子安排活动,要尽量由易入难。(详见“王大夫谈心”公众号文章《抑郁症,服药多久才会见效?》)
抑郁症孩子有一个共性特点,就是自我评价过低,自我价值感缺乏。这种情况下,家长带他出去活动,不要给他安排带竞争性的活动,以及需要他在外人面前表现的某些活动。因为即使他参加后,家长老师都认为他做得很好,他却会认为自己很差,反而让他心情非常糟糕。
问:我孩子量表测试分值58,是重度抑郁。但平常看上去还不错的,有时心情很好,叽叽喳喳有说有笑的。不知这是怎么回事?
答:您提到的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很常见。临床上有一类抑郁叫微笑型抑郁,很多孩子在即使中度、重度抑郁发作的时候,即使手臂上有很多的划伤口,或者说有很多的自杀想法甚至自杀计划,但是在为人处事、待人接物上总是保持着礼貌性的微笑。其实内心是痛苦的,有一个孩子是这么说的:“叫我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总是皮笑肉不笑。”
问:孩子在学校三天两头请假,在家每天早上起不来,喊都喊不醒。现在每天吃四片舍曲林、两片思瑞康,情绪基本稳定,但不愿意出门,每天玩手机,拒绝心理辅导,怎么办?
答:刚才也有家长问孩子爱玩手机,以及早上起不来的问题,这两种情况特别普遍。我们暂且不去讨论每个个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,先不要着急和关注孩子玩手机,不要着急让孩子放弃掉原来对抗抑郁所用的一些应对策略。因为玩手机就是非常常见的应对策略。人在抑郁的时候万念俱灰,兴趣全失,玩手机是为了转移他消极念头的一个方法,是从中获得生活当中仅有的那一点乐趣。
我刚才获悉一件事,我们医院一个患孩,出院后服药自杀,诱因就是父母不让他玩手机;也曾有一个15岁双相情感障碍患儿,诊断是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。当时他每天也是玩手机玩游戏,父母非常着急。当时我给孩子父亲布置了一个任务,就是让他每天向他儿子请教如何玩手机游戏。他父亲刚开始非常抵触,但碍于我的情面,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去请教儿子怎么玩游戏。结果怎么样?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原来非常对立,,大概过了三四周,儿子跟父亲的关系比和母亲的关系更亲近,对父亲的某些建议也开始能够听了。
所以,一定是亲子关系在前,良好的建议在后。如果要管教孩子玩手机,想让孩子出去走一走,要等孩子病情好转,对外面有了兴趣和乐趣,有了一定的精力体力之后再去做。
关于孩子心理辅导,家长不要太心急。很多家长有一个误解,就是如果孩子能够面对自己内心深层问题,解决心面,就能够展翅高飞,不再一蹶不振,振奋起来。其实,心理治疗的初期接诊的对象主要是神经症患者,而虽然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是一个偏重性精神疾病,很多患孩本身没有那么多内心渴求去和大夫或者心理治疗师谈什么,更多局限在对疾病的认识了解方面。
打个比方说,有个孩子说他有幻觉和被害妄想。他说,每到晚上,他的不安全感会增多,心情特别低落,容易失眠。早上查房的时候,我会和他探讨这个过程。当孩子能够了解自己情绪波动规律时,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比较明亮的环境,让孩子感到不那么惧怕面临黑暗,情绪也不会那么低落。如果孩子了解了这些,以后他就有可能主动去做。
另外很多孩子不愿意参加活动,这是因为他觉得他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糟糕,会招来大家的耻笑、嘲讽等等。抑郁症一个特点就是自我评价过低。这时候要想办法让他意识到,他做起来的实际结果不像想象的那么糟糕,他可能就愿意尝试去做。
问:孩子好强,追求完美,这种性格可以调整吗?得病吃药后学习能力会下降吗?
答:孩子好强和追求完美,这个性格本身并不是坏事。如果孩子不要强,很可能抑郁以后就放弃了学业,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。当然,如果是的要强和追求完美,对于疾病的康复带来很大麻烦,那需要暂时的调整。
吃药会不会影响学习能力,得看他得的是什么病、吃什么药。影响学习能力,主要是指一些影响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注意力、记忆力、兴趣。某些药物,如果有明显的镇静作用,容易让人困乏疲倦,确实有可能影响学习能力。比如说喹硫平,早上吃很多孩子都会困,我会建议把早上的喹硫平减量。
问:孩子焦虑抑郁,吃药后一个月,情绪平稳好转许多,但以前的许多兴趣爱好现在没有了,为什么?
答:按照疾病康复的特点来说,你说的这个情况不太合常规。抑郁症的核心特点是情绪低落,兴趣减退,如果家长感觉孩子吃药后兴趣减退,就需要考虑他是否会向轻躁狂方向发展。如果轻躁狂,人的兴趣爱好看似增多了,但是没有耐性、没有长性,也可能也会表现得比以前减退。
劳拉西泮,类似的药有奥沙西泮、阿普唑仑,氯硝西泮等等,不能长时间吃。这类药主要是用来抗焦虑、助眠。疗效维持一到两周左右,就需要开始往下减量。如果住院,可能减得更快。持续吃这种药,白天容易精力不足,对事物的兴趣感也会下降。
问:如果孩子复学后跟不上,是让他在家休息还是去学校好些?
答:这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决定。比方说有的孩子对学习名次不是那么在意,也爱人际交往,在家特别无聊,可以让他去尝试上学;如果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表现非常在意,贸然上学,可能不是理智的选择。
可以尝试一下:如果孩子发现上学以后,自卑心理更强烈,增加厌学情绪,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家里自己先补一补,然后再去上学。
孩子在家里不学习怎么办?一般情况下,对学习看得非常重的孩子,在家还是能够学习的。有的孩子已经是重度抑郁了,住院期间每天还是拿着课本。我们群里边儿就有一个孩子,说想考清华,即使住封闭式病房,也拿着英语书,每天背单词。
作者为北京回龙观医院青少年儿童精神科主治医师
作者曾在本公号发表作品:《孩子得抑郁症,都是父母之过吗?》、《吃药,还是心理治疗?听《中国抑郁防治指南》怎么说》
本文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——渡过,这是由《渡过——抑郁症治疗笔记》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,旨在科普知识,记录案例,联合患者、家属,以及医生。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,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。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。
◀扫描关注
相关文章
- 渡过专栏: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
- 渡过专栏:佛法的真正慈悲和智慧
- 渡过专栏:这就是我“感谢”生病的原因
- 渡过专栏:在路上:一切尚好,简简单单
- 渡过专栏:“渡过”公号成立社群联盟(附社
- 渡过专栏: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——在
- 渡过专栏:“渡过”家长群广州线下活动答疑
- 渡过专栏: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救感悟
- 渡过专栏:双相,我愿与你握手言和
- 渡过专栏:在正确和善良之间,我选择善良
- 渡过专栏: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?
- 渡过专栏:任凭前路艰难,我亦无所畏惧
- 渡过专栏:横亘在和父亲之间的墙,我打不开
- 渡过专栏:放心吧,会好的!
- 渡过专栏:瞬间与永恒——关于摄影的哲思
- 渡过专栏:认识这头“野兽”的真面目
- 渡过专栏:【启事】第二期“写作疗愈”班将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碎片人生,砥砺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假日版】打开内心,让
- 渡过专栏:【王智雄专栏】之四:答患儿家长
- 渡过专栏:最后一次复发的记忆碎片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一:八年求索,揖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二:心灵成长之路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三:重构家庭秩序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四:临床治愈是真
- 渡过专栏:就业是最好的康复——探访心智障
- 渡过专栏:一位双相少女的心语:我们是被神
- 渡过专栏:孩子得抑郁症,是父母的错吗?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周末版】外婆的家,我
- 渡过专栏:改变性格,实现康复: 一位大学
- 渡过专栏:【爱心 · 福利】为来京看病的孩
- 渡过专栏:陪伴者手册(提纲) || 渡过
- 渡过专栏:【“渡过”社群讲座】 强迫的机
- 渡过专栏:“渡过”将启动“陪伴者计划”:
- 渡过专栏:我和“渡过”的故事
- 渡过专栏:莫问前尘往事 但求策马扬鞭:写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假日版】亲人的守望,
- 渡过专栏:【2018新年献辞】前路漫漫,愿景
- 渡过专栏:【2018新年献辞】“渡过”作者致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假日版】“我需要你,
- 渡过专栏:中国民间抗郁18年
- 渡过专栏:我如何断离精神依赖,获得真正独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·读书】终其一生
- 渡过专栏:精神分裂症,可怕但可防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十五:感受人生荒
- 渡过专栏:穿越黑暗的朝圣者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十四:人际交往中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我和婆婆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十三:理智控制,
- 渡过专栏:求医五年,一位患者家属的心得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