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约是2015年3月,我得了抑郁症。现在,我从抑郁情绪里暂时缓过来了。
抑郁症确实是令人恐惧的魔鬼怪兽,它让我苦不堪言,痛不欲生!但抑郁症既是魔鬼也是朋友,正是在控制这个魔鬼的过程中,我的心智得到成长,体验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。
尽管非常不擅长写作,我还是决定写个小文留给自己,致意这位让我成长的魔鬼朋友;也想将这个小文分享出来,希望能对抑郁的你有所帮助。
认识我的魔鬼朋友
一般人认为,抑郁就是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和不快乐。只有深陷抑郁,你才会知道,情绪低落和不快乐只是表象,实际上你对任何人和事都失去了兴趣和激情。就像一个魔鬼进入了你的脑壳,它让你真切地认为你是一个彻底无用的废物,是行尸走肉,是社会和家庭的累赘,
最痛苦的是,尽管你抑郁了,你还是能感知抑郁之前的你,你还是会有抑郁之前的正常思维。两种思维在你脑子不停转换,抑郁魔鬼总是占据上风,让你内心苦不堪言;但你却面无表情,不喜不悲。
也正因为此,走过抑郁的人都有重生的感觉,体验到极致的愉悦。这是没经历过的人永远也无法体验的那种幸福。
但也要知道,在通往恢复的道路上没有捷径,更没有径直的路线,中间一定会有反复。
行动、行动、再行动
走过艰难岁月,我把自己的抗郁经历,总结为“三部曲”。
第一步,相信自己能好起来;然后,第二步,行动、行动、再行动。
说到抑郁症的治疗,我感觉不能只靠自硬扛,等待自愈;而必须寻求外部专业治疗。
其中再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药物治疗,一类是心理辅导。
我个人倾向,在觉得病情持续恶化,心理和躯体不适都很难熬的情况下,还是选择药物治疗。
需要说明的是,药物治疗抑郁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。西药发展到今天也有好几代,药物种类也有很多种,但精神类药物用药一定要谨慎,需要找专业医生指导,不能擅自用药。
作为抑郁症患者,无论是什么程度的患者,心理已经被抑郁魔鬼占据上风。你的脑子持续蒙上了很厚一层雾,是你的正常认知不能穿透的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专业辅导。
在选定医生、接受心理医生咨询前,请你和你的亲人一定给自己这样的信念,那就是:相信医生,按照医生说的去做。
还有,看心理医生时,一定要有最亲的人跟你一块去。我个人觉得,你的亲人更需要心理医生的指导。抑郁的你,凭残存和脆弱的思维,难以支撑心理医生的辅导;正确的持续不断的认知训练,才能真正帮助你,让恢复良性循环。而认知训练,没有亲人的鼓励和陪伴,可能无法完成。
写下自己的认知和感受
抑郁症另一大类治疗方式就是自己指导自己。这需要你有足够的心理学知识和毅力。如果没有办法获得专业的高水平的心理医生的指导的话,就看看书来指导自己。我推荐的还是《伯恩斯新情绪疗法》这本书,从中你将间接获得世界上最知名心理咨询的指导和帮助。
伯恩斯《新情绪疗法》重点提到了抑郁症患者的十大认知错误,分别是:要么一切要么全无;过于概括;心灵过滤;贬损积极的东西;跳跃式结论;夸大与夸小;情绪推理;“应该”陈述;贴标签与标签不当;归己化。
发生在我身上的感受跟上面十条都很像,正常的我不会有这样的想法。或者很淡很淡,一闪而过。但抑郁之后,它们真切地占据了我的大脑,深信不疑,不能自拔。
面对这些错误认知,伯恩斯博士给出了应对方法就是一一列出你的错误想法。也许有人会说,作为抑郁病人的你如何有能力能知晓和应对这些错误?
像我前面说的,抑郁病人是有正常思维的,或者之前的正常思维他还知道。按照伯恩斯的方法,一定要将这些认知错误写下来,同时也将理性思维分析写下来,反驳你内心的错误认知。
这种训练我觉得对正常人也适用和有效。认知训练就是要激发和恢复你的正常思维,用越来越多的正常思维战胜抑郁的魔鬼思维。每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,通过不断训练和调用你的正常思维,慢慢正常思维占据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多,负面思维就会越来越少。
就我个人感觉而言,这种做法确实有效。坚持了1个多月,我后来能写下来的变得越来越少。目前,这些认知错误基本都离我而去。
伯恩斯认知疗法训练很有效,最好与亲人一同完成,尤其中度以上的患者,需要亲人坚持不懈督促完成训练,要慢慢来。
总体来说,从抑郁中恢复,甚至是好转可能都是按月计算。需要你和亲人选定一条路,慢慢往前走,边走边调整。
在心理辅导领域,我还推荐坚持感恩训练。沙哈尔博士在哈佛的《幸福课》强烈推荐这个训练。这很容易做,我一直在坚持,它对改善心境、提升幸福感很有帮助。
具体做法就是抽出10分钟,写下当天或者前一天让你感恩的5件事,哪怕是最小的一件事。
也许你处于抑郁之中,一天甚至都不出门,那里有任何事好感恩呢?
其实还是有的,比如感谢妈妈提醒你起床刷牙;感谢老婆/老公给你做好早饭;感谢你今天终于动手做了一个小菜;出门时感谢一辆汽车给你让路;感谢孩子给你递过来水果刀;感谢领导过来看你,等等。如果你能进行这个训练,说明你抑郁程度已经改善了。
另外,还有很多其他方法能改善你的认知,使你能静下来。在网上我发现有不少抑友在学习佛教、基督教,寻找内心的那份难得宁静。
坚持运动等于坚持服药
运动完全不同于我之前说的行动。行动侧重在心理层面,运动则体现在生理层面。
沙哈尔博士的《幸福课》里提到,运动对抑郁的治疗效果,可以和药物治疗相媲美。而且坚持运动的复发概率很低,坚持运动就相当于坚持“服药”。
对中度以上的病友来说,下床都可能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,谈何运动。那就先下床吧!慢慢在家走几圈,甩甩手;稳定一下情绪,再坚持走几圈;慢慢训练自己下楼,外出走走,外出快走,外出跑几步……不求每天有进步,只求是在往前走。
对能进行室外运动的抑友来说,跑步无疑是最好的运动形式。但跑步非常枯燥,尤其是一个人。或许你可以听听耳机、调整节奏等方式改善跑步质量。
我曾经有一段时间,坚持在家附近的小花园跑步,很消极的那种跑步。枯燥乏味,完全是硬着头皮完成。我渴望能找到一位我家附近的抑友,跟我一块跑步。找了一个多星期,没有找到合适的。但在找的过程中,我发现有我这个想法的人不在少数。如果可能,希望亲人能陪患者一起运动。
驯化魔鬼走向幸福
认知训练、药物和运动确实能帮你战胜抑郁,控制魔鬼朋友。但最多也就是从心理负面抑郁,恢复到正常;要想从零变成正值,就要把抑郁症这个魔鬼朋友驯化成你的坐骑,让你的人生从此觉醒,开启幸福之旅。
我看过沙哈尔博士的《幸福公开课》,很多东西都说到我心底里。这真是一个太好的讲座,温文尔雅,娓娓道来,踏实沉稳,从实际和可行出发,告诉你如何做回真实的自己,如何发掘真实的自己的兴趣,如何把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做的更好,如何能够获得真切幸福的方法,收获更多的幸福,也让自己更成功。
现在,我尽管还在吃药,但已经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。每天还是会坚持骑车运动,坚持感恩练习,坚持做点力所能及的善事,并坚持学习积极心理学。
感谢抑郁这个魔鬼朋友,它让我痛,更让我的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。体验了更多的平实的幸福,有更强大的意愿去帮助别人。对工作也更有热情和主动性,每天都觉得有干不完的事,感觉充实。慢慢学会享受当下,不再盲从所谓的目标。
行文至此,想了想,我为自己写下这样一句话:良心做事,良心做人!感恩生活,感恩人生!
本文作者青松,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——渡过,这是由《渡过——抑郁症治疗笔记》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,旨在科普知识,记录案例,联合患者、家属,以及医生。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,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。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。
◀长按扫描关注
相关文章
- 渡过专栏: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
- 渡过专栏:佛法的真正慈悲和智慧
- 渡过专栏:这就是我“感谢”生病的原因
- 渡过专栏:在路上:一切尚好,简简单单
- 渡过专栏:“渡过”公号成立社群联盟(附社
- 渡过专栏: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——在
- 渡过专栏:“渡过”家长群广州线下活动答疑
- 渡过专栏: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救感悟
- 渡过专栏:双相,我愿与你握手言和
- 渡过专栏:在正确和善良之间,我选择善良
- 渡过专栏: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?
- 渡过专栏:任凭前路艰难,我亦无所畏惧
- 渡过专栏:横亘在和父亲之间的墙,我打不开
- 渡过专栏:放心吧,会好的!
- 渡过专栏:瞬间与永恒——关于摄影的哲思
- 渡过专栏:认识这头“野兽”的真面目
- 渡过专栏:【启事】第二期“写作疗愈”班将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碎片人生,砥砺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假日版】打开内心,让
- 渡过专栏:【王智雄专栏】之四:答患儿家长
- 渡过专栏:最后一次复发的记忆碎片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一:八年求索,揖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二:心灵成长之路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三:重构家庭秩序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四:临床治愈是真
- 渡过专栏:就业是最好的康复——探访心智障
- 渡过专栏:一位双相少女的心语:我们是被神
- 渡过专栏:孩子得抑郁症,是父母的错吗?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周末版】外婆的家,我
- 渡过专栏:改变性格,实现康复: 一位大学
- 渡过专栏:【爱心 · 福利】为来京看病的孩
- 渡过专栏:陪伴者手册(提纲) || 渡过
- 渡过专栏:【“渡过”社群讲座】 强迫的机
- 渡过专栏:“渡过”将启动“陪伴者计划”:
- 渡过专栏:我和“渡过”的故事
- 渡过专栏:莫问前尘往事 但求策马扬鞭:写
- 渡过专栏:【王智雄专栏】之三:答患儿家长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假日版】亲人的守望,
- 渡过专栏:【2018新年献辞】前路漫漫,愿景
- 渡过专栏:【2018新年献辞】“渡过”作者致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假日版】“我需要你,
- 渡过专栏:中国民间抗郁18年
- 渡过专栏:我如何断离精神依赖,获得真正独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·读书】终其一生
- 渡过专栏:精神分裂症,可怕但可防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十五:感受人生荒
- 渡过专栏:穿越黑暗的朝圣者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十四:人际交往中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我和婆婆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十三:理智控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