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中学时发病,患有抑强迫、焦虑以及双相情感障碍。
漫长的岁月里,为了求医问药,我吃尽了苦头,也深深体会到,在中国,尤其在基层,一个普通患者看精神疾病有多难,要承受怎样的辛苦。
求医之路,难于上青天
我第一次求诊,因所在县城没有相应的科室,只好到邻省的一家市级医院就诊。那家医院只擅长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,给我开了一些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。连续服用三四个月后,整个人彻底崩溃,浑身难受,头晕头疼,四肢痉挛,吃不下饭,连正常的面部表情都不能控制,无奈自行停药。
从那以后,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医院,只能苦撑。
到了2016年,我无意中发现山东有家精神卫生中心,是一家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,遂前去就诊。
按理说,轻度的抑郁倾向、焦虑倾向适合挂心理咨询门诊,采用心理治疗;严重的抑郁症应该挂精神科门诊,用药物治疗。但我当时对此一无所知,先挂了心理咨询门诊的特需专家号。心理咨询师跟我聊了40分钟后,告诉我应该挂精神科;第二次再去医院,挂了精神科一位很有名的大夫,然而好不容易轮到我,因为病号多、时间紧,三言两语聊了一下,一共不到3分钟便看完了。也不能怪医生不尽职,病号实在太多,据说这个医生经常需要加班才能看完病人。
后来我坚持服药2个月,没有任何疗效,决定去北京安定医院。这是全国知名精神科三甲医院,我做足了心理准备,然而看病之难还是超乎我的想像。一大早,我就去医院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终于挂上一位名医的号,直等到晚上7点才轮到我,而整个看病的时间,也就三五分钟!
按理,既然是特需门诊,每个病人应该可以比较从容地叙述病情。但病人太多,医生也没有办法。病人怪医生给自己看病不够仔细;医生疲于奔命,内心也担心时间不够不能详细诊断病情。
为什么在中国看精神科疾病会如此之难?我在网络上搜集和研究了许多资料,也自行揣摩其原因,得出结论如下:
精神科医疗资源紧张匮乏
据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数据,中国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在1亿人以上,能得到及时救治的仅占20%左右。以我所在的山东省为例,这样一个拥有近亿人口的超级大省,精神专科医院仅有48所,其中莱芜、东营、德州三个地级市竟没有一家精神专科医院。
另有数据显示,中国精神科医生缺口达到40万,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精神疾病患者看病之难。
我在北京安定医院看病时,医生在病历上写着“建议住院治疗”,但最终没有安排我住院,原因是没有床位。我在网上找到如下数据: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“中国精神病医院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”透露,“一床难求”是重症精神病人经常面临的难题。全国的精神科床位数是万人1.58张,即使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北京,病床的缺口也达6000张。
又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的数据,中国医院(含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)精神病床位密度为14.7张/10万人,精神科医生在全民中所占比例仅1.53人/10万人,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/4 和1 /3。
还有一些三甲综合医院,虽然设置了精神科,但那只是为了完成三甲综合医院达标考核而设。我所知一家大型三甲综合医院,精神科只有一个人,并且是从其他医院借调的,每周只坐诊一个上午。
精神科医生医术水平良莠不齐
我在山东一家三级甲精神专科医院看病时,当天坐诊的专家有五六个,其中不乏各类博士、留学生,但患者最多的是一个国内普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。知情人告诉我,这个本科毕业生临床经验丰富,看了二十几年病,治愈了很多患者。
其他有的医生,虽说是博士、主任,只热心于发论文、编著作,对临床坐诊并不怎么看重,真到看病的时候不好使。医术良莠不齐带来的问题是,一方面个别医生疲于奔命,另一方面很多医生无病人可看。这更加剧了精神科医疗资源的短缺状况。
有一位东北的病友告诉我,他在当地医院看病时,医生直接告诉他,你这个病我们这看不了,你得去北京。不是我不想给你看,我们的水平确实达不到,而且你需要的一些药我们这里没有,只有北京的医院才有。
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,就不难理解会有几何倍数的患者涌进北京,北京看病“一号难求”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。
心理咨询行业乱象丛生
精神科好医生挂号不易,要找到一个可信赖的心理咨询师更难。
目前,心理咨询师是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的方式进行考核,成为心理咨询师的门槛太低,心理咨询师的水准良莠不齐,优秀者属凤毛麟角。
我亲身体验过好几位心理咨询师的治疗。第一位是某三级甲医院知名专家,标价40分钟800元,简介显示曾留学德国。整个咨询过程就像聊天,期间她还问我的裤子是在哪里修的裤脚?并一再表示裤脚修的很好;此外便是对我的遭遇表示同情,但并未提供有效的帮助。
第二位也是在这家医院,副主任医师级别。一边和我聊,一遍看电脑QQ,时不时“嗯嗯啊啊”一下,最后对我说:你的这些问题,需要自己再深入思考,欢迎你下次再来。
第三位咨询师来自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,他先从自身经历谈起,海阔天空无边无际,一次次偏离话题,还是我硬生生把话题拉回来的。
第四位接洽了一下,没有去,因为那个医生告诉我需要先办一张5000元的卡,每次500元,咨询10次赠送一次。我对这种理发店一样的经营模式实在不敢恭维。
社会上还有许多以心理咨询机构为名行骗的。有的宣称可以治疗一切抑郁、强迫、恐怖、焦虑、妄想以及精神分裂,甚至说可以治疗同性恋;更有人宣称自己是国家认证一级心理咨询师,实际上国家并未放开一级心理咨询师的考核。我见过一位济南的心理咨询师,说可以进行催眠治疗,而催眠的方式就是让患者躺在床上,然后播放班得瑞的乐曲,除此再无其他。
我见过最离谱的一个心理咨询机构,要求病人报班学习,跟随老师学习站桩。宣称站桩时老师会发送暗物质能量来消灭疾病,前提是学生对老师一定要奉若神明,因为心诚则灵,如果没有效果则说明心不够诚。
精神医学从业人员待遇低下,培养力度不足
南京脑科医院医务处谭俊华主任曾说,该医院医护人员空缺至少在一半以上。十多年前,该院精神科医生就有140多名,现在医生还是这么多人,门诊量却翻了几倍——十年前日门诊量不足300人次,现在每天都在1500人次以上。
该院的精神科主任医师蒋晓军说:“精神科医生待遇太差,从业环境恶劣,社会认可度低,大家都不愿意做精神科大夫。”据说,在他们医院,中级骨干医生一年的收入也就10万元左右,是同级综合型大医院医生的1/3-1/2。
精神科医生的社会地位也不如其他科室。精神疾病,恐怕是所有疾病中被误解最多、最受歧视的一种,人们对精神疾病的恐惧,不仅让精神疾病患者无法得到公平看待,还连累精神科医生成为一类“特殊人”。
曾经有位北大毕业的博士到北大六院工作,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得知后竟说:”一个好好的博士,怎么就给发配到那种地方去了?”我的一个远方亲戚曾说道“做医生挺好,受人尊敬、赚钱多,但是别去精神病医院,去了那里,病人好了,医生全成精神病了”
因为地位低、赚钱少,原意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就更少。网上能搜索到2016年开设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的大学竟然只有4所。高校对精神医学人才的培养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,导致精神卫生行业人源头先天不足。
…… ……
文章写得比较乱,多是自己的一些感想。我并不期待这篇文章可以对中国的精神卫生现状带来多大改变,只是希望能引起媒体和大众的关注。
我希望有一天,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就可以看上合格的精神科医生;我希望有一天,在自己所在城市的精神专科医院就可以买到所需的药物;我希望有一天,精神专科医院挂号窗口前不再长龙簇拥;我希望有一天,精神科医生给我诊治的时间不再只有两三分钟便草草结束;我希望有一天,当得知我患有精神疾病时,周围人给予的是同情和关怀而非冷漠和嫌弃;我希望有一天,人们能像了解感冒那样了解精神疾病知识、像对待感冒患者那样对待精神病患者。
我希望,这样的一天早日到来!
本文作者麦田里的稻,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——渡过,这是由《渡过——抑郁症治疗笔记》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,旨在科普知识,记录案例,联合患者、家属,以及医生。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,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。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。
◀扫描关注
相关文章
- 渡过专栏: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
- 渡过专栏:佛法的真正慈悲和智慧
- 渡过专栏:这就是我“感谢”生病的原因
- 渡过专栏:在路上:一切尚好,简简单单
- 渡过专栏:“渡过”公号成立社群联盟(附社
- 渡过专栏: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——在
- 渡过专栏:“渡过”家长群广州线下活动答疑
- 渡过专栏: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救感悟
- 渡过专栏:双相,我愿与你握手言和
- 渡过专栏:在正确和善良之间,我选择善良
- 渡过专栏: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?
- 渡过专栏:任凭前路艰难,我亦无所畏惧
- 渡过专栏:横亘在和父亲之间的墙,我打不开
- 渡过专栏:放心吧,会好的!
- 渡过专栏:瞬间与永恒——关于摄影的哲思
- 渡过专栏:认识这头“野兽”的真面目
- 渡过专栏:【启事】第二期“写作疗愈”班将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碎片人生,砥砺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假日版】打开内心,让
- 渡过专栏:【王智雄专栏】之四:答患儿家长
- 渡过专栏:最后一次复发的记忆碎片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一:八年求索,揖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二:心灵成长之路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三:重构家庭秩序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四:临床治愈是真
- 渡过专栏:就业是最好的康复——探访心智障
- 渡过专栏:一位双相少女的心语:我们是被神
- 渡过专栏:孩子得抑郁症,是父母的错吗?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周末版】外婆的家,我
- 渡过专栏:改变性格,实现康复: 一位大学
- 渡过专栏:【爱心 · 福利】为来京看病的孩
- 渡过专栏:陪伴者手册(提纲) || 渡过
- 渡过专栏:【“渡过”社群讲座】 强迫的机
- 渡过专栏:“渡过”将启动“陪伴者计划”:
- 渡过专栏:我和“渡过”的故事
- 渡过专栏:莫问前尘往事 但求策马扬鞭:写
- 渡过专栏:【王智雄专栏】之三:答患儿家长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假日版】亲人的守望,
- 渡过专栏:【2018新年献辞】前路漫漫,愿景
- 渡过专栏:【2018新年献辞】“渡过”作者致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假日版】“我需要你,
- 渡过专栏:中国民间抗郁18年
- 渡过专栏:我如何断离精神依赖,获得真正独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·读书】终其一生
- 渡过专栏:精神分裂症,可怕但可防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十五:感受人生荒
- 渡过专栏:穿越黑暗的朝圣者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十四:人际交往中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我和婆婆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十三:理智控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