渡过专栏:如何对待你,莫名的忧惧
(一)
 
我时常觉得天空中有一个我,用悲悯的眼神凝视着另一个我。我在世间,在莫名的忧惧和恐慌中苦苦挣扎;我疑惑,那个天上的我为何不伸出手来,救我于泥潭?是因为天上的我有心无力,还是因为担心被拖累而不敢伸手?
莫名的忧惧从何而来?为何而来?是神经递质作祟?为何换药一次、用药4个多月,效果并不明显?或者是一直以来,压抑、内省情绪累积后的爆发?我应当如何和它相处?是臣服于它,还是伴它左右、与它同行?
我尝试着对它不再居高临下,不再奋力抗争,只是观察它、感受它、接纳它,看能否与它和谐共处。理智告诉我应该这样,但知易行难,情绪时常不受控制。在用药见效甚微、焦虑常常来袭的时候,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选择。
好在拜抑郁所赐,有机会对自己深入剖析,通过写作来捕捉住各种思想、情绪,如同相片底片的显影,让那个以前的我清晰可见。
我从小长于单亲家庭,加之体弱多病,养成了自卑、敏感、内敛、认真的性格。工作以后,身体逐渐好起来,依着自己的性格和努力,凭着为人处事力求完美的态度,生活和事业一路走来都还比较顺利。
在外人眼中,我是不错的,然而好的方面总被我有意无意忽视,不如意之处总被放大、记牢,映入脑海的是诸多的缺憾。时时都背负着压力在人生路上蹒跚前行,就这样早早埋下了抑郁的种子,终于破土而出。
 
(二)
自病后服药以来,症状得到一定的控制,但对未来莫名的忧虑仍扰人不已。
这种忧虑不强烈,它轻轻地、淡淡地袭来,引来轻微的心悸、心慌,反反复复,消磨着你的意志。当你想用尽全身心的力量去扑灭它,它即刻遁形,让你无处寻找。
这种感觉很难表达,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它让人痛苦难受。我一方面担心这是因为用药针对性不强,所以至今仍有这种症状;一方面又宁愿这是心理因素在作怪,这样我就可以通过认知疗法慢慢改变我思维中的扭曲之处。
现在我对时间的流逝都变得敏感,一旦空闲下来,就无由地慌张。严重的时候,在十字路口等待红绿灯,都让我心慌。每当这时,我就无限向往以前那种时常都有的平静的感觉。不幸的是,悲观厌世的想法也会在此时乘隙窜入脑海来搅局。我只能不断给自己打气:会过去的,会过去的,一会儿就好了。
 
(三)
有些患者谈到过用药起效时那种拨云见日、豁然开朗的感觉,我愿意用所有的财富去换取这一刻,遥想那种迷人的宁静,和怡然自得的喜悦。
但唏嘘之后,我感觉它离我也并不遥远,在某些时刻,似乎也能感觉到一丝它的温度;也许,它更像是一种喻示,指引我以坚韧的毅力去排除各种困惑,克服各种艰难乃至绝望,而后才能接近它、体验它。
我逐渐意识到,撇开生理因素,一直以来,苛求完美的处事态度也许就是我焦虑不安的根源;而完美不但不可得,相反却会遭遇冷酷的现实,必然让人沮丧。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,就会累积,并以反噬其身的方式进行报复性宣泄,最终引起紧张、忧虑。
如果真是这样,那么我该调整生活态度了。不求完美,并非放弃追求,得过且过;而是以一种平和的态度,看淡结果,接纳自身。
接纳,就是最好的治愈。

本文作者释一,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——渡过,这是由《渡过——抑郁症治疗笔记》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,旨在科普知识,记录案例,联合患者、家属,以及医生。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,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。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。


 

 

◀扫描关注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