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个患者不想与医生搞好关系?但有一些病人家属,因为不懂得医生心理,常与医生搞得不欢而散。
良好的医患关系,对于获得总体疗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医患之间应该互相理解,医生要理解患者和家属的痛苦,耐心细致,加强沟通;患者一方,也要了解医疗职业的特点,懂得医生的心态,尽量让自己的言行不影响医生正常的诊疗工作。
据我自己体会,患者或家属给医生带来不便,进而有损医患关系,常有以下表现:
◆ 不经医生允许,就把与医生谈话的内容录音。他的动机可能只是便于回忆,却会引起医生的不安。
◆ 无节制地占用医生的时间,不分主次汇报病史;无节制地使用医生提供的通讯资源(如电话、电子邮箱),在电子邮件中过频、过细、过详地汇报病史。
◆ 面诊时,反复与病人抢话讲,妨碍医生与病人交谈。即便医生在开处方或复核处方时,仍一刻不停地讲,妨碍医生思考。总有问不完的问题,反复向医生建议能不能减这个药,能不能加那个药。药物未用,疾病未治,就问何时能停药。
◆ 医生交代病情时,家属一惊一乍。
◆ 习惯性不挂号,就冲进诊室,问这问那。
◆ 总是不执行医嘱,却又总要来看病。
◆ 看完病已经出了诊室,因同一问题,反复进诊室询问。
◆ 自以为懂,给病人乱调药。常超剂量用药,医生告知其危害性,拒不听劝。这是由焦虑加固执引起的。
◆ 为了跟医生套近乎,跟踪至医生家门口。这是由市侩的金钱交友心理驱使的。
以上是我作为医生的一点感受。对于患者一方上述不经意的行为,我是能够理解的。但也希望患者也能够设身处地理解医生的工作环境和心态,适当规范自己的举止,双方构建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,共同达到好的治疗效果。
喻东山为南京脑科医院主任医师。本文是他的旧作,授权“渡过”改编,发表前未再审阅。如有错讹,由编者负责。
◀扫描关注
相关文章
- 渡过专栏: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
- 渡过专栏:佛法的真正慈悲和智慧
- 渡过专栏:这就是我“感谢”生病的原因
- 渡过专栏:在路上:一切尚好,简简单单
- 渡过专栏:“渡过”公号成立社群联盟(附社
- 渡过专栏: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——在
- 渡过专栏:“渡过”家长群广州线下活动答疑
- 渡过专栏: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救感悟
- 渡过专栏:双相,我愿与你握手言和
- 渡过专栏:在正确和善良之间,我选择善良
- 渡过专栏: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?
- 渡过专栏:任凭前路艰难,我亦无所畏惧
- 渡过专栏:横亘在和父亲之间的墙,我打不开
- 渡过专栏:放心吧,会好的!
- 渡过专栏:瞬间与永恒——关于摄影的哲思
- 渡过专栏:认识这头“野兽”的真面目
- 渡过专栏:【启事】第二期“写作疗愈”班将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碎片人生,砥砺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假日版】打开内心,让
- 渡过专栏:【王智雄专栏】之四:答患儿家长
- 渡过专栏:最后一次复发的记忆碎片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一:八年求索,揖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二:心灵成长之路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三:重构家庭秩序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四:临床治愈是真
- 渡过专栏:就业是最好的康复——探访心智障
- 渡过专栏:一位双相少女的心语:我们是被神
- 渡过专栏:孩子得抑郁症,是父母的错吗?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周末版】外婆的家,我
- 渡过专栏:改变性格,实现康复: 一位大学
- 渡过专栏:【爱心 · 福利】为来京看病的孩
- 渡过专栏:陪伴者手册(提纲) || 渡过
- 渡过专栏:【“渡过”社群讲座】 强迫的机
- 渡过专栏:“渡过”将启动“陪伴者计划”:
- 渡过专栏:我和“渡过”的故事
- 渡过专栏:莫问前尘往事 但求策马扬鞭:写
- 渡过专栏:【王智雄专栏】之三:答患儿家长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假日版】亲人的守望,
- 渡过专栏:【2018新年献辞】前路漫漫,愿景
- 渡过专栏:【2018新年献辞】“渡过”作者致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假日版】“我需要你,
- 渡过专栏:中国民间抗郁18年
- 渡过专栏:我如何断离精神依赖,获得真正独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·读书】终其一生
- 渡过专栏:精神分裂症,可怕但可防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十五:感受人生荒
- 渡过专栏:穿越黑暗的朝圣者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十四:人际交往中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我和婆婆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十三:理智控制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