渡过专栏:告别昨日之我

“憋孤”是我们老家的土话,意思是有事不说,憋在心里,闷闷的,不爽快,不透气,大体就是这个意思吧。

我就是一个很憋孤的人。遇到什么事,特别是不开心的事情,自己忍着,承受着,钻到牛角尖里,把自己心门关闭,与外面绝缘。超过一定的限度,就会出问题。

2007年4 月,写博士论文时,遭遇瓶颈,把自己绕进去了。迷失了自我,迷失了判断。天天焦虑不安,自己到树林、到山上,去喊叫,去疯狂,却没有改善。

当时的我,没有找人聊聊,也没有放下那份贪痴,最终焦虑引发抑郁,幸好及时就医,才重现天日。但要达到心智成熟,还需要天天锤炼、打造。

人生就是不断成长的历程。我要抛掉“憋孤”的疤痕,做一个心门打开的人,一个“清如许”的人。哪怕为此鲜血淋漓,也在所不惜。

【怯懦】我骨子里有怯懦的毒素,不断蚕食我的意志;做事磨磨叽叽、拖拖拉拉,不喜欢干的工作、有难度的事情,总是采取逃避的做法,希望能拖过去。内心满是疮痍和疤痕,也逐步消弭掉自己的冲劲和意志。

【自卑】我又是一个自卑情结很重的人。凡是总想到最悲观的一面。这一消极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自己成长的历程,也蒙蔽了心灵成熟的道路。

儿时的记忆不多了,在上初中的青春期阶段,自卑情结就比较厉害。记得有一次,感觉无聊至极,生活好没意义,居然对父亲说,“还不如让车撞死,赚3000元给你们。”父亲听了勃然大怒,狠狠地训了我一通。

在徐州师范大学读本科期间,是我比较自卑的一个时段。一直钟情于英语的我,被历史系录取,有个亲戚听说后说:“历史系!研究慈禧太后有多少根头发!?”让我非常沮丧。当时历史系在一个新校区,条件还没有我上的高中好。一次期中考试时,同桌拿我的试卷抄,我被牵连,受到警告处分。这深深打击了我,可能自己的人生路径都有此改变。

2002年硕士毕业后,到一所海军院校工作。当时工资1200元,女儿刚刚出生,在外面租房住,每月房租550元。女儿上幼儿园时,单位才分配了一个单身宿舍,黑暗拥挤、肮脏不堪。不挑剔的父亲都生气地说,还赶不上老家的一个乡镇;媳妇也发牢骚,我却是无可奈何。

自卑是我内在的一个毒瘤,它是不断翻转的漩涡,拽扯着我坠落。它让我只看到自己缩小的黑影,而忽视了前方的阳光;它是我成长的腐蚀剂,不断蚕食我的意志力;是我心灵成长的黑洞,将我引向黑暗。    

【情绪化】 古人说,人有悲欢离合。人是感情动物,不可能没有情绪,但不能情绪化,丧失理智。人要成为情绪的主人,而不是情绪的奴隶。

回顾40多年人生,深深认识到自己是容易冲动的人。从上初中以来,情绪就容易大起大落,但当时还没有认知。本硕期间,这种状态也较突出。写博士论文时的焦虑与低落,最终引发抑郁。

一时冲动也是可怕的。记得女儿还很小的时候,妻子嘱咐我去洗照片,我忘了,妻子絮絮叨叨地埋怨我。我被惹恼了,抱着女儿往床上一扔。虽然不高,也无大碍,但这一幕深深嵌入心灵深处。

还有一次,我骑电动车和一辆小轿车差点撞上。这时从车上下来一位中年妇女,骂骂咧咧的,我一下子火了,最终厮打在一起。围观的人越来越多,“爸爸!”一个女孩的声音歇斯底里地从车里传出。我一惊,下意识地想停手,但还是没有驾驭住脱缰的野马。好在有妻子和围观者的帮助,才最终偃旗息鼓,但那女孩的喊声也烙印于内心。

【任性】阅读时,有句话打动我心:重要的不是力量,而是贵在坚持。

这句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。我是一个爱好广博的人,但也任性而为,没有专攻,缺乏一以贯之的坚持。

一个多月前,一位好友来南京,给我说了运动、跑步的好处。后来加入“一路奔跑”社群,看到跑步对身心带来的好处。我终于穿上鞋子,跑起来。坚持一个多月来,精气神也好了,运动有如此多的曼妙。我要坚持下去,不能半途而废。

……    ……

塞缪尔·沃尔曼的《青春》中说:青春意味着勇气战胜怯懦。骨子里有怯懦、恐惧心理,就是灵魂衰老的表现。

观看《阿甘正传》时,很为阿甘的一路奔跑所感动。“往前跑,就会抛掉昨日的烦恼,拥有快乐的现在!”

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,也是不断面对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。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,激发我们的勇气;为解决问题而努力,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,心智就会不断成熟。

如果人生是本书,最难读懂的就是自己这本书。能够反思自我,认识到自己的短板,才能更好地经营好自己的领地。

祝愿自己在今天和来日的今天,理性当头,走好未来的路! 

本文作者为“写作微学堂”学员小马哥,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——渡过,这是由《渡过——抑郁症治疗笔记》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,旨在科普知识,记录案例,联合患者、家属,以及医生。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,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。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。


 

 

◀扫描关注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