渡过专栏:“成功”比“失败”更难面对

(一)

 

2004年4月,毕业前夕,面对找工作、毕业设计、第二学位考试、恋爱受挫,我走向黑暗的深渊,抑郁,人生跌至谷底。

 

至今13年,几乎每一两年一个轮回。谷底,煎熬;走出来,又随即冲向高峰——后来才知道,这个状态有一个专业名词,叫“躁郁”。


但对别人来说,我处于谷底也好,处于高峰也好,我还是我。只不过,有时我不联系,有时联系频繁;有时状态低迷,有时状态亢奋,过了。

 

在谷底时,我觉得自己是个彻底的失败者;在高峰时,觉得自己厉害了,成功了,不得了。

 

我自己觉得“失败”或“成功”,客观上,真的是失败了或者成功了?目前没有任何机构能给“失败”与“成功”下过普世的定义。我感觉自己失败了,就是失败者;我觉得自己成功了,就是成功者。与旁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。 

 

(二)

 

“高峰”与“谷底”构成了我过往十三年极端的人生。也可以说,我本身就是一个极端个体,才能在不长的时间里,承载这两种能量状态。“高峰”时,用不完的能量,说不完的话,做不完的事;能量耗尽后,“谷底”自然就来临,隔绝,休眠。

 

自然界的基本规律:能量守恒。人活着,不可能总处于巅峰状态,也不能永远处于低迷状态。如果长时间处于巅峰,会提早耗完一生能量,将身体的有机物能量转化为无机物能量。死了,也是遵守能量守恒定律。只不过,人的载体已经不存在了。

 

所以,敬畏自然,敬畏自然界的基本定律:能量守恒定律。任何违反自然规律的努力,终究是徒劳;任何不顺应时势的创新,终究会沦为笑话。

 

“今天由过去决定,明天由今天决定”。回想过往十三年的斗争,“高峰”的行为,每每都是在为下一次的“谷底”挖坑。行为越疯狂,坑挖得越深,跌得越痛,伤得越深。

 

如果,在“高峰”时,能够意识到潜在的危险,控制自己的行为,不至于要经历七八个“生死”轮回。但在此时,别人善意的劝解、提醒都听不进去。用史玉柱的话讲,“头脑发热,谁的话都听不进”。

 

(三)

 

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进行分析,人生中,有三个“我”,即“超我”,“本我”,“小我”。“本我”就是我们毕生追求的“认清自己”,知道自己有“几斤几两”。

 

“超我”时,狂妄;“小我”时,自卑。

 

没有苦难的磨砺,凤凰涅槃,无法认清“我”的状态。挫败了,会让我们处于“小我”状态;成功了,会让我们处于“超我”状态,信心、野心膨胀,无所不能。

 

挫折与失败时,可以什么都不做,熬日子,来调和“小我”与“本我”的冲突。

 

成功呢?如何调和“超我”与“本我”的冲突?我想可以通过极限运动,例如跑步。在极限运动过程,尝试突破身体的局限,让处于巅峰状态的“超我”,遭受摧残与挫败感,达到平衡内心冲突,克制自己的欲望,敬畏自然。

 

此时,“不做什么”比“做什么”更重要!

 

本文黑狗的活法,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——渡过,这是由《渡过——抑郁症治疗笔记》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,旨在科普知识,记录案例,联合患者、家属,以及医生。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,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。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。


 

 

 

◀扫描关注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