渡过专栏:学习心理学,让我内心更强大(附书单)
 【编者按】本文作者是一位抑郁症患者,并非心理学专业科班出身。她为了战胜疾病,追求自我成长,刻苦自学心理学;并从自身经验出发,评介了部分心理学著作,还真诚地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书单。我相信,她的经验对于病友来说,更具有切近性,故荐之。
走在布满荆棘的路上,庆幸有心理学为伴。
读大学一年级时,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上,通过老师对西方哲学史的讲解,我对哲学产生兴趣。我很快把尼采的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读完,还写过一篇小论文。奈何理解能力有限,没再继续深入学习哲学。
心理学曾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。自学哲学无门,我开始接触心理学。弗洛伊德的《精神分析引论》引领我进入一个广阔的世界。那时恰逢情绪低谷,专业课程学习很吃力,心理学的学习暂时搁置,但我的内心却有许多疑问亟待解答。 
大学毕业,工作一年后,没有了学业压力,我终于可以专心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,继续学习心理学。《津巴多普通心理学》、《心理学与生活》是心理学专业入门读物,让我从生物学角度对人类的大脑形成理性认识。 
走上社会后,各种因素交集,我陷入抑郁,焦躁、迷茫。这时,《精神焦虑症的自救》来到我的身边。它教会我,当大脑各种思绪轮番上门打扰时,只需处于飘然的状态,不用抗争,就可以静静等待负面思绪离开。
接着,《战胜自己——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》,描述了“顺其自然”的人生哲学。顺藤摸瓜,我找来《自觉和领悟之路》阅读,它描述了情绪来时应如何应对。可惜缺乏实践,那时的我尚不能充分领悟这种方式的精髓。 
随着阅读的深入,我对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。《金刚经》让我学会放下,不再执着。身外之物,虚无缥缈,我需要的只是内心的平静。 
2016年,《伯恩斯新情绪疗法》成为我的良师益友。它从认知上改善我的各种想法,为我的成长增加动力。 
刚开始接触情绪日志,我觉得很难有效地实行。我想,病程中的患者,想法是病态的,怎么可能通过自己写出正确的想法作为对照,就能扭转自己的思维偏差? 
因此,看完书的前三部分,我没有实践,只是每天坚持写一两句日记,记录一些思绪。 
但坚持学习几个月后,我发觉自己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我开始尝到记录的甜头,尝试着写情绪日志,并能针对自己错误的想法,写出对应的客观想法,改变自己的认知。各种令我无法入眠的思绪逐渐减少,我的内心慢慢地感到柔和。 
2016年10月,《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》让我学会调整呼吸,关注当下。基于从前学习武术腹式呼吸的基础,书里涉及的呼吸调节方法对我很有用。焦虑导致呼吸急促,这种方法会及时把我的呼吸稳定下来。同时,专注于呼吸,心无杂念,有助于进入睡眠状态。 
此时,我开始领悟到“飘然”和“顺其自然”蕴含的道理。直到现在,我还在坚持阅读实践,未来的曙光终将再次显现。 
成长之路,我将继续在曲折中前进。心理学将成为我披荆斩棘的利器,让我的内心更加强大。 
附:我的心理学书单
《津巴多普通心理学》,菲利普•津巴多 著
《心理学与生活》,菲利普•津巴多 著
《精神分析引论》,弗洛伊德 著
《精神焦虑症的自救(病理分析卷)》,克莱尔•威克斯 著
《自觉和领悟之路》,森田正马 著
《战胜自己——顺其自然的森田疗法》,施旺红 著
《抑郁症》,阿伦•贝克 著
《伯恩斯新情绪疗法》,戴维•伯恩斯 著
《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》,马克•威廉姆斯等 著 
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,尼采 著
《渡过——抑郁症治愈笔记》,张进 著
《走出抑郁——让药物和心理治疗更有效》,Richard O'Connor 著
《走出忧郁》,安德鲁•所罗门 著
《我与躁郁症共处的三十年》,凯•雷德菲尔德•杰米森 著
《金刚经》
《道德经》
《庄子》 

本文作者麦田守望者,转载自张进老师的精神健康公号——渡过,这是由《渡过——抑郁症治疗笔记》作者张进发起的精神健康公号,旨在科普知识,记录案例,联合患者、家属,以及医生。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,共同打造的精神疾病患者互助康复社区。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此公号。


 

 

 

 

 

◀扫描关注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