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咖啡很苦,别忘了加点糖
(一)
有点时间的时候,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与曾经的那个自己对话,追寻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:我从哪儿来,又向哪儿去?
我的童年时光是在远离父母的爷爷奶奶家度过的。爷爷奶奶视我如掌上明珠,可是对于一岁半就离开父母的我来说,小小心灵的创伤多少是会留下印记吧!后来回到父母身边,感觉父亲并不是很喜欢我,我的性格慢慢变得越来越压抑和沉闷。更奇怪的是,我不喜欢父亲,可性格却无可救药地越来越像他。事隔多年,当我再回过头来审视父亲对我性格形成的影响时,我对父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。
他是那种内心缺乏安全感、自我存在感也很弱的人。虽然是上个世纪60年代重点大学毕业生,外表也很儒雅,可谓是人人倾羡的天之骄子,但他很清楚地知道:与更优秀的人相比,他有极大差距,他不知如何与内心深处这样一个弱小的自己相处。所以他一直怀疑自己,很在乎别人的看法,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深深的恐惧:那个“小我”害怕被人识破和抛弃。在他看来,只有先得到别人的认可,他才能从内心认可和接纳自己。
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武志红老师的那句话:“你总是想要做最好的自己,难道你现在不是最好吗?”以前对于这句话很不以为然,希望自己更好一点难道会有错吗?现在想起父亲小心翼翼的一生,才终于明白,正是父亲一直挥之不去的弱者心态,才让我终于理解了父亲性格中的胆小与懦弱。
我的性格之中有很多我父亲的影子。我和他一样,心思细腻,追求完美;同时缺乏自信,性格懦弱;还有就是伴随而来的缺乏幽默感和乐观精神。
我想追求完美的人是很不容易快乐的。因为他的内心会总是专注于他没有实现的那部分,一直忙着往前赶,很难放慢脚步欣赏一下生活的美好。他认为世界应该如他所愿,所以在奋力追赶的路上迷失了快乐。
懦弱也会让人不快乐。人一旦习惯于弱者心态,就很难相信自我掌控命运的能力。如果失去了自我,非要把评判是非的权利放在别人那里,那后果会是怎样呢?别人的心思如何能琢磨和掌控得了呢?那肯定唯有小心翼翼和惴惴不安了。如此的惶恐怎样能快乐得起来呢?
由此看来,快乐不仅在于豁达大度,也在于深层次的充分自信。
(二)
至于幽默,我之前并不是很在意。
我的父辈们一辈子平平淡淡,没有天天大吵大闹、乱发脾气已经很不错了,幽不幽默有什么大不了的呢?但是自从我爱人抑郁去世,我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。
我爱人属于情绪稳定、脾气很好的那种。只是他不爱说笑,深沉内敛,不很愿意暴露内心的想法。这样也好,既不惹是生非,也无大起大落。现在回想起来,感觉他平日里就是有些淡淡的忧郁气质,只是不知道日后会有那么严重的后果。
我常常想:如果平日里我们能多一些幽默,相互打趣制造些快乐,是不是情绪的嗨值会更高一些,大脑中的内啡肽相应保持一种较高水平,那么即使遇到困难时刻也会有一种不一样的心态?
我的父亲一辈子没有经历太多的风浪,好在即使有不愉快,他也能说服自己慢慢接受。只是现在年纪大了,记性大不如从前。我爱人的事情让他很是伤心,说起来就会马上哭上一场,情绪更是消沉低落了。现在的他有时就像一个几岁的孩子,需要我去哄着他、逗着他开心。我忽然意识到家庭氛围的重要,越是艰难时刻,越是需要营造一个乐观欢乐的气氛。
很值得我学习的榜样是我的妈妈。她两岁就失去了母亲,从小历经磨难。也由此锻炼出了遇事有主见、吃苦耐劳的性格。她很容易满足,也许见过太多不如意和生死离别,她学会了很快调整心态。她常常跟我说:"当你遇到事儿的时候,你做到问心无愧就行了,然后你就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去办。"她的豪爽、知足和机智常常给我们带来轻松和欢笑。正是这种乐观的品质,帮她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。
(三)
我时常想起令我倍感牵挂的儿子。儿子的将来注定要靠自己努力打拼。这一路上风风雨雨,也一定会历经磨难。什么可以保证让他永远不失去对于生活的信心?
我想除了豁达和自信,还必须要有的一定是属于精神调味品的重要元素——幽默。
即使在最挫败的时刻,也不忘幽自己一默,这需要怎样的智慧和心胸? 就像钱钟书和杨绛夫妇,在文革那样的极端环境中,依然不忘用幽默的笔触描诉自身遭遇的一切。他们的笔揭露出人性的丑陋,又不忘感激人性中善良的光辉。幽默的素质让他们很好地保持了心态,所以那样多的苦难他们都走过去了。
生命原来有那么残酷的一面,你抱怨它、责怪它、冷漠它,他就会让你越来越不爱这个世界,会让你自己想放弃想离开!这是大自然对于生命的呵护还是惩罚呢?!
明白了这一点,在我遇到人生最痛苦打击的时候,我告诉自己说:“你难过的时候想哭就哭吧,哭也是一种怀念。但是你不能沉溺于痛苦,哭完了,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!千万不要给痛苦留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。”
如果说苦是人世间无可避免的轮回,如果说生活就是那杯千肠百转的苦咖啡,何不给咖啡加点糖?
这糖是幽默,是平凡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。它是一种智慧,更是一种创造。上帝一只手给了你磨难,另一支手却不忘赠送你幽默的潜能。你、我都可以是它的采集者和创造者,只是要你真心愿意。
希望有一天,在你我出现的每一个角落里,都能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带来一串灿烂的笑声。人生苦多,别忘了还能斗胆放声大笑;世界很大,别忘了风雨过后还有彩虹;咖啡很苦,别忘了给咖啡加点糖!
注: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。文字、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,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。本公号投稿信箱:zhangjinduguo@163.com;本公号读者群的群主微信号: harbindj,有意加入者可联系群主入群。
有点时间的时候,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与曾经的那个自己对话,追寻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:我从哪儿来,又向哪儿去?
我的童年时光是在远离父母的爷爷奶奶家度过的。爷爷奶奶视我如掌上明珠,可是对于一岁半就离开父母的我来说,小小心灵的创伤多少是会留下印记吧!后来回到父母身边,感觉父亲并不是很喜欢我,我的性格慢慢变得越来越压抑和沉闷。更奇怪的是,我不喜欢父亲,可性格却无可救药地越来越像他。事隔多年,当我再回过头来审视父亲对我性格形成的影响时,我对父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。
他是那种内心缺乏安全感、自我存在感也很弱的人。虽然是上个世纪60年代重点大学毕业生,外表也很儒雅,可谓是人人倾羡的天之骄子,但他很清楚地知道:与更优秀的人相比,他有极大差距,他不知如何与内心深处这样一个弱小的自己相处。所以他一直怀疑自己,很在乎别人的看法,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深深的恐惧:那个“小我”害怕被人识破和抛弃。在他看来,只有先得到别人的认可,他才能从内心认可和接纳自己。
这不由得使我想起武志红老师的那句话:“你总是想要做最好的自己,难道你现在不是最好吗?”以前对于这句话很不以为然,希望自己更好一点难道会有错吗?现在想起父亲小心翼翼的一生,才终于明白,正是父亲一直挥之不去的弱者心态,才让我终于理解了父亲性格中的胆小与懦弱。
我的性格之中有很多我父亲的影子。我和他一样,心思细腻,追求完美;同时缺乏自信,性格懦弱;还有就是伴随而来的缺乏幽默感和乐观精神。
我想追求完美的人是很不容易快乐的。因为他的内心会总是专注于他没有实现的那部分,一直忙着往前赶,很难放慢脚步欣赏一下生活的美好。他认为世界应该如他所愿,所以在奋力追赶的路上迷失了快乐。
懦弱也会让人不快乐。人一旦习惯于弱者心态,就很难相信自我掌控命运的能力。如果失去了自我,非要把评判是非的权利放在别人那里,那后果会是怎样呢?别人的心思如何能琢磨和掌控得了呢?那肯定唯有小心翼翼和惴惴不安了。如此的惶恐怎样能快乐得起来呢?
由此看来,快乐不仅在于豁达大度,也在于深层次的充分自信。
(二)
至于幽默,我之前并不是很在意。
我的父辈们一辈子平平淡淡,没有天天大吵大闹、乱发脾气已经很不错了,幽不幽默有什么大不了的呢?但是自从我爱人抑郁去世,我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。
我爱人属于情绪稳定、脾气很好的那种。只是他不爱说笑,深沉内敛,不很愿意暴露内心的想法。这样也好,既不惹是生非,也无大起大落。现在回想起来,感觉他平日里就是有些淡淡的忧郁气质,只是不知道日后会有那么严重的后果。
我常常想:如果平日里我们能多一些幽默,相互打趣制造些快乐,是不是情绪的嗨值会更高一些,大脑中的内啡肽相应保持一种较高水平,那么即使遇到困难时刻也会有一种不一样的心态?
我的父亲一辈子没有经历太多的风浪,好在即使有不愉快,他也能说服自己慢慢接受。只是现在年纪大了,记性大不如从前。我爱人的事情让他很是伤心,说起来就会马上哭上一场,情绪更是消沉低落了。现在的他有时就像一个几岁的孩子,需要我去哄着他、逗着他开心。我忽然意识到家庭氛围的重要,越是艰难时刻,越是需要营造一个乐观欢乐的气氛。
很值得我学习的榜样是我的妈妈。她两岁就失去了母亲,从小历经磨难。也由此锻炼出了遇事有主见、吃苦耐劳的性格。她很容易满足,也许见过太多不如意和生死离别,她学会了很快调整心态。她常常跟我说:"当你遇到事儿的时候,你做到问心无愧就行了,然后你就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去办。"她的豪爽、知足和机智常常给我们带来轻松和欢笑。正是这种乐观的品质,帮她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。
(三)
我时常想起令我倍感牵挂的儿子。儿子的将来注定要靠自己努力打拼。这一路上风风雨雨,也一定会历经磨难。什么可以保证让他永远不失去对于生活的信心?
我想除了豁达和自信,还必须要有的一定是属于精神调味品的重要元素——幽默。
即使在最挫败的时刻,也不忘幽自己一默,这需要怎样的智慧和心胸? 就像钱钟书和杨绛夫妇,在文革那样的极端环境中,依然不忘用幽默的笔触描诉自身遭遇的一切。他们的笔揭露出人性的丑陋,又不忘感激人性中善良的光辉。幽默的素质让他们很好地保持了心态,所以那样多的苦难他们都走过去了。
生命原来有那么残酷的一面,你抱怨它、责怪它、冷漠它,他就会让你越来越不爱这个世界,会让你自己想放弃想离开!这是大自然对于生命的呵护还是惩罚呢?!
明白了这一点,在我遇到人生最痛苦打击的时候,我告诉自己说:“你难过的时候想哭就哭吧,哭也是一种怀念。但是你不能沉溺于痛苦,哭完了,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!千万不要给痛苦留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。”
如果说苦是人世间无可避免的轮回,如果说生活就是那杯千肠百转的苦咖啡,何不给咖啡加点糖?
这糖是幽默,是平凡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华。它是一种智慧,更是一种创造。上帝一只手给了你磨难,另一支手却不忘赠送你幽默的潜能。你、我都可以是它的采集者和创造者,只是要你真心愿意。
希望有一天,在你我出现的每一个角落里,都能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带来一串灿烂的笑声。人生苦多,别忘了还能斗胆放声大笑;世界很大,别忘了风雨过后还有彩虹;咖啡很苦,别忘了给咖啡加点糖!
◀扫描关注
相关文章
- 渡过专栏:倾听内心真实的声音
- 渡过专栏:佛法的真正慈悲和智慧
- 渡过专栏:这就是我“感谢”生病的原因
- 渡过专栏:在路上:一切尚好,简简单单
- 渡过专栏:“渡过”公号成立社群联盟(附社
- 渡过专栏: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——在
- 渡过专栏:“渡过”家长群广州线下活动答疑
- 渡过专栏: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救感悟
- 渡过专栏:双相,我愿与你握手言和
- 渡过专栏:在正确和善良之间,我选择善良
- 渡过专栏: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?
- 渡过专栏:任凭前路艰难,我亦无所畏惧
- 渡过专栏:横亘在和父亲之间的墙,我打不开
- 渡过专栏:放心吧,会好的!
- 渡过专栏:瞬间与永恒——关于摄影的哲思
- 渡过专栏:认识这头“野兽”的真面目
- 渡过专栏:【启事】第二期“写作疗愈”班将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碎片人生,砥砺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假日版】打开内心,让
- 渡过专栏:【王智雄专栏】之四:答患儿家长
- 渡过专栏:最后一次复发的记忆碎片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一:八年求索,揖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二:心灵成长之路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三:重构家庭秩序
- 渡过专栏:【炼狱地图】之四:临床治愈是真
- 渡过专栏:就业是最好的康复——探访心智障
- 渡过专栏:一位双相少女的心语:我们是被神
- 渡过专栏:孩子得抑郁症,是父母的错吗?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周末版】外婆的家,我
- 渡过专栏:改变性格,实现康复: 一位大学
- 渡过专栏:【爱心 · 福利】为来京看病的孩
- 渡过专栏:陪伴者手册(提纲) || 渡过
- 渡过专栏:【“渡过”社群讲座】 强迫的机
- 渡过专栏:“渡过”将启动“陪伴者计划”:
- 渡过专栏:我和“渡过”的故事
- 渡过专栏:莫问前尘往事 但求策马扬鞭:写
- 渡过专栏:【王智雄专栏】之三:答患儿家长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假日版】亲人的守望,
- 渡过专栏:【2018新年献辞】前路漫漫,愿景
- 渡过专栏:【2018新年献辞】“渡过”作者致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 · 假日版】“我需要你,
- 渡过专栏:中国民间抗郁18年
- 渡过专栏:我如何断离精神依赖,获得真正独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·读书】终其一生
- 渡过专栏:精神分裂症,可怕但可防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十五:感受人生荒
- 渡过专栏:穿越黑暗的朝圣者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十四:人际交往中
- 渡过专栏:【渡过·周末版】我和婆婆
- 渡过专栏:【浴火重生】之十三:理智控制,